叶片受损情况
孔洞和缺刻:如果兰花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孔洞、缺刻,这可能是害虫咬食的结果。例如,蜗牛和蛞蝓会在夜间爬上兰花植株,啃食叶片,留下明显的痕迹。它们的口器会造成叶片边缘或中部出现大小不一的缺刻。
斑点和变色:有些害虫会吸食兰花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斑点或变色。比如,红蜘蛛会在叶片背面结网,吸食汁液后使叶片出现黄色或白色的小斑点,随着危害程度加深,斑点会逐渐扩大,叶片可能会发黄、枯萎。介壳虫也会附着在叶片上,导致叶片出现黄斑,并且它们分泌的蜜露还会引发煤污病,使叶片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的霉状物。
畸形生长:当兰花受到蓟马等害虫侵害时,叶片可能会出现畸形生长。蓟马会锉吸兰花叶片的汁液,使新叶无法正常展开,变得扭曲、皱缩,严重影响兰花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根系状况
根部被咬食痕迹:检查兰花根系,如果发现根部有明显的被咬食痕迹,如根部表面有缺口、破损,很可能是害虫滋生在植料中。例如,根蛆等地下害虫会在植料中活动,啃食兰花的根系,导致根系受损,影响兰花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根系萎缩或腐烂(间接线索):害虫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根系周围的环境恶化,进而引起根系萎缩或腐烂。一些害虫在植料中繁殖会使植料的透气性变差,或者它们携带的病菌会感染根系。例如,线虫在植料中大量繁殖后,会侵入兰花根系,使根系内部细胞受损,出现根瘤或根部变黑腐烂的现象,这可能是植料中有害虫滋生的间接证据。
可见害虫活动
爬行或蠕动的害虫:直接观察植料表面,看是否有害虫在爬行或蠕动。例如,蚂蚁可能会在植料表面活动,它们虽然不一定直接危害兰花,但可能会与蚜虫等害虫形成共生关系,将蚜虫搬运到兰花植株上,间接对兰花造成伤害。如果看到蜈蚣、马陆等多足类昆虫在植料中穿梭,也表明植料可能存在适合它们生存的条件,这些条件也可能吸引其他害虫。
害虫的卵或幼虫:仔细查看植料表面和浅层内部,寻找害虫的卵或幼虫。例如,介壳虫的卵通常呈椭圆形,颜色较浅,附着在植料或叶片基部。一些蛾类害虫的幼虫会在植料中生活,它们体型较大,呈蠕虫状,如斜纹夜蛾幼虫。发现这些害虫的卵或幼虫,说明植料已经被害虫污染,需要采取措施。
植料物理性质改变
结成团块或变得松散:如果植料无缘无故地结成团块,这可能是因为害虫分泌的物质或者害虫活动导致的。例如,一些害虫在植料中筑巢,会使植料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相反,植料如果变得异常松散,可能是因为地下害虫在其中挖掘通道,破坏了植料的原有结构。
出现异味:正常的兰花植料应该有自然的土腥味或植料本身的气味。如果闻到腐臭、酸臭或其他刺鼻的气味,这可能是由于害虫尸体腐烂或者害虫排泄物堆积导致的。例如,果蝇等害虫在植料中繁殖后,其幼虫的排泄物会使植料散发难闻的气味。
近期环境变化:如果兰花的种植环境发生了变化,如从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转移到一个可能有较多害虫源的地方(靠近垃圾场、杂草丛生的区域等),或者周围有其他植物受到害虫侵害,那么兰花植料滋生害虫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例如,当周围的花卉感染了蚜虫,蚜虫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或昆虫携带等方式进入兰花的植料中。
养护习惯和频率:不恰当的养护习惯也可能导致害虫滋生。例如,浇水过多会使植料长期处于潮湿状态,这种环境有利于蜗牛、蛞蝓等喜湿害虫的生存和繁殖。另外,如果长时间没有清理植料表面的落叶、残花等杂物,也会为害虫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如果发现兰花植料有上述可能滋生害虫的迹象,并且害虫已经对兰花的生长造成了明显的危害,如影响叶片生长、导致根系受损等,那么就需要考虑更换植料。同时,在更换植料后,要对兰花和新植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防止害虫再次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