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外逃现象:如果发现兰花的根系大量从盆底孔或盆壁穿出,这可能是一个植料需要更换的信号。正常情况下,兰花根系在植料中生长并蔓延,但当植料内部环境变差,如透气性不佳、肥力耗尽或者空间过于拥挤时,根系会主动寻找更适宜的生长环境。例如,植料使用时间过长,颗粒破碎或板结,使得内部空间变小,根系就会向外生长。这种情况表明植料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兰花根系的生长需求,需要更换新的植料来为根系提供足够的空间。
根系上浮:当看到兰花根系大量生长在植料表层,也提示植料可能存在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植料下层的透气性、排水性差,或者酸碱度不适宜。例如,植料下层积水,导致氧气不足,根系就会向上生长以获取更多的氧气。另外,如果植料的酸碱度发生变化,影响了某些养分的吸收,根系也可能会向更适宜的表层生长。
根系变黑:健康的兰花根系通常是白色或浅黄色。当根系颜色变黑时,很可能是根系出现了问题。这可能是由于植料排水性不好,导致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缺氧而腐烂。例如,在使用过于黏重的植料,且浇水频率过高的情况下,根系容易积水腐烂,颜色逐渐变黑。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对根系进行处理,如修剪腐烂部分,消毒后重新栽种,还需要更换植料,选择排水性更好的植料来防止根系再次腐烂。
根系发黄:根系发黄可能是植料中的养分缺乏或者酸碱度不适宜。如果植料长时间未施肥,或者植料的酸碱度使得某些养分无法被根系吸收,根系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发黄。比如,在碱性植料中,铁元素容易被固定,兰花根系难以吸收,从而导致根系发黄。此时,除了考虑调整施肥策略外,更换合适酸碱度的植料也是改善根系状态的重要措施。
根系变软:健康的兰花根系质地较为坚韧。当根系变软时,这通常是根系受损的表现。可能是由于植料中存在有害物质,如未腐熟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或者植料滋生了有害病菌。例如,植料中含有未完全发酵的树皮,在浇水后会继续发酵,产生的热量和有害物质会使根系变软、腐烂。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换植料,并对根系进行消毒和修复。
根系干瘪:根系干瘪说明根系缺水,这可能是因为植料的保水性差。例如,长期使用颗粒过大、保水性能差的植料,在浇水后水分很快流失,不能为根系提供持续的水分供应,导致根系逐渐干瘪。此时,需要更换具有合适保水性的植料,以保证根系能够正常吸收水分。
根系折断或破损:如果发现兰花根系有较多的折断或破损情况,除了考虑外力因素外,也可能是植料的颗粒结构造成的。例如,植料中有尖锐的颗粒,如未处理好的碎砖块,可能会划伤或折断根系。这种植料不利于根系的健康生长,需要更换为质地更温和、颗粒形状更适宜的植料。
根系被虫蛀或感染病害:当根系被虫蛀或者感染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时,除了对根系进行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处理外,还要检查植料。因为病虫害可能是由于植料本身携带病菌或虫卵,或者植料的环境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例如,植料过于潮湿、通风不良,容易滋生根腐病菌。在这种情况下,更换植料并对新植料进行消毒处理是防止病虫害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