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花养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光照不足:兰花需要一定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以积累足够的养分用于花芽分化。如果光照时间过短或强度不够,可能会导致不开花。
温度不适宜:不同品种的兰花对温度要求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花芽的形成和发育。例如,一些兰花需要经过低温春化才能开花,如果没有经历适当的低温期,就可能不开花。
施肥不当:缺乏磷、钾等关键营养元素,或者施肥时间、频率不合理,都可能导致兰花不开花。例如,在花芽分化期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磷钾肥。
植株过小或过弱:兰花苗如果还处于幼苗阶段,或者因为生长不良而比较瘦弱,可能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开花。
调整光照:根据兰花品种,提供适当的光照条件。如建兰等品种,在春季和秋季可以接受每天4 - 6小时的散射光,夏季适当遮荫,冬季增加光照时间。可以将兰花放置在朝南的窗台或使用植物补光灯来增加光照。
控制温度:了解兰花的温度需求,为其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例如,春兰在冬季需要0 - 10℃左右的低温春化期,时间约为30 - 60天。在夏季高温时,要注意给不耐热的兰花品种降温,如移至阴凉通风处或使用空调等设备。
合理施肥:在花芽分化期前1 - 2个月,开始增加磷、钾肥料的施用。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将磷酸二氢钾稀释成0.2% - 0.3%的浓度,每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 - 4次。同时,要保证植株有足够的氮肥用于生长,但不能过量,以免只长叶不开花。
培育壮苗:通过合理的浇水、施肥和光照等养护措施,促进兰花植株生长健壮。对于弱小的植株,可以先重点养苗,减少开花的期望,等植株长大、长壮后再期待开花。
浇水不当:如果浇水时将水直接浇到叶心,并且叶心处积水不能及时干燥,就容易引发腐烂。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病害感染:如软腐病、炭疽病等病害,可能会从叶心部位开始侵染,导致腐烂。这些病害通常是在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的环境中滋生的。
正确浇水:改变浇水方式,尽量避免将水浇到叶心。可以采用浸盆法或沿着花盆边缘浇水。如果不小心将水浇到叶心,要及时用纸巾或干净的布吸干水分。
防治病害: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降低湿度。一旦发现叶心有腐烂迹象,要立即将腐烂部分清除。如果是病害引起的,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 1000倍液,对植株进行喷雾,重点喷在叶心周围。同时,要隔离病株,防止病害传播。
病害:炭疽病是导致兰花叶片出现黑斑的常见病害。这种病害是由炭疽病菌引起的,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发病。
虫害:介壳虫等害虫吸食兰花汁液后,可能会导致叶片局部受损,出现黑斑。同时,害虫的排泄物还可能引发煤污病,使叶片表面出现黑色的霉状物。
病害防治:对于炭疽病,要及时摘除病叶,防止病害扩散。然后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 800倍液,每周喷雾一次,连续喷雾3 - 4次。
虫害防治:如果是介壳虫引起的,少量的介壳虫可以用牙签或软毛刷轻轻刮除;数量较多时,可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 - 1500倍液进行喷雾。同时,要注意改善通风条件,防止害虫再次滋生。
植料问题:植料透气性差、排水不良或者肥力过高、过低都可能影响根系生长。例如,植料过于黏重,会导致根系缺氧;而如果植料中缺乏必要的养分,根系也会生长缓慢。
浇水过多或过少:浇水过多会使根系长期处于积水状态,导致缺氧腐烂;浇水过少则会使根系缺水,干瘪枯萎。
施肥不当:施肥过多会烧伤根系,施肥过少则无法为根系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改善植料:选择透气性好、排水良好且含有适量养分的植料。例如,可以使用松栗王、植金石、树皮等混合植料。松栗王占30%、植金石占30%、树皮占40%的比例混合是比较合适的。同时,要定期更换植料,一般1 - 2年换一次。
正确浇水:掌握合理的浇水频率和方法。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根据兰花品种、季节和环境等因素来调整浇水。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每天浇一次水(注意避免中午浇水);冬季温度低,每7 - 10天浇一次水。
合理施肥:薄肥勤施,选择适合兰花的肥料。在生长旺季,每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如腐熟的饼肥水,稀释10 - 15倍后施用。在花芽分化期,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系,防止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