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最早映入眼帘的时间节点,长久流传背后的文化脉络梳理

作者:cambrain     发布时间:2025-01-16     点击数:0    

目前可考的兰花最早被发现和记载的时间节点大约在北宋中叶。长久流传背后的文化脉络梳理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

- 孔子赞兰,将兰花誉为“王者香”,还把兰花当作“善人”和“君子”,用兰花的无私品德教育学生。 - 《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在绍兴的渚山种植兰花,但此时所种植的“兰”多被认为是佩兰等香草类植物,与现代意义上的兰花有所不同。 -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中提到的“兰”也是佩兰之类的香草,并非兰科兰属植物,但对后世兰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秦汉时期

- 秦朝时期已有居家栽种兰花的记载,兰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 西汉、三国时期的文献中也出现了兰花的记载,在浙江余姚陶片上发现的虾脊兰叶片,是中国最早发现兰花盆栽的记录。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兰花的栽培从宫廷园苑发展到文人士大夫的私家花园,大批文人士大夫爱兰、植兰、咏兰,使兰花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 王羲之爱兰,将兰叶的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兰花的喜爱和推崇。

唐宋时期

- 唐朝时期,兰花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皇宫中有专门的兰苑,皇帝会亲自栽种、品鉴各种名贵的兰花。 - 李白、张九龄等文人墨客常常在自己的诗作中使用兰花作为意象,以表达自己对高贵、纯洁的向往之情。 -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金漳兰谱》《王氏兰谱》《兰谱奥法》等,还出现了以兰花为题材的国画,如赵孟坚的《春兰图》。

元明清时期

- 元朝江南地区出现了斗兰现象,画家郑思肖创作的《墨兰图》,借兰抒发胸中逸气。 - 明朝江浙地区崇尚建兰之素心,诞生和完善了“瓣型理论”,《南中幽芳录》首次提出兰花的“瓣型”概念。 - 清朝兰花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重视,成为文人墨客、贵族和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江南百姓将兰花融入日常生活中,还频繁出现在清代服饰上。

民国时期至今

- 随着兰花种养技术的发展和兰花爱好者的增多,兰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 吴恩元的《兰蕙小史》对当时失传和盛行的兰花名种进行记录,还对瓣型和栽培管理进行了系统论述。 - 兰花以其高洁、清雅的品质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在国内广泛种植和欣赏,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