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初次被发现的历史片段重温,长久流传的文化价值深度探寻

作者:cambrain     发布时间:2025-01-16     点击数:0    

兰花初次被发现的历史片段

据南京师范大学程杰教授考证,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宋祁《益州方物略记》所载石蝉花是现存史料中兰科兰属的兰花第一次出现。之后,四川成都、宜宾,湖南澧县、荆州,江西高安、安徽歙县、河南洛阳等地相继出现石蝉、幽兰、紫兰等新型花卉,人们纷纷引种。在宋神宗元丰(1078年—1085年)至宋徽宗(1100年—1125年在位)初年的二十多年间,以“兰”为名相对集中出现。 不过,在先秦至唐代,人们对兰的认知主要是兰草,并非现在所说的兰科植物。当时的“兰”多为菊科泽兰属植物,有药用和香用价值,常被用于杀虫、辟邪、沐浴等。到了北宋中叶,真正的兰花才逐渐被人们发现、认识和欣赏。

长久流传的文化价值深度探寻

象征高洁典雅:兰花常被视为高洁、典雅、坚贞不渝的象征。如“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以兰花在深林中独自散发芬芳,比喻君子即使处于困境也坚守自己的品德和操守。

代表美好品质:古人常以兰花来比喻美好的品质和德行,如“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将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比喻为身处芷兰之室,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体现爱国情怀:屈原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到兰花,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以兰花等香草来比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美好政治的追求。

丰富文学创作:兰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都有大量描写兰花的诗词歌赋。如唐代李白的“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通过对兰花香气的描写,表达了对兰花的赞美之情。

融入艺术创作: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兰花是重要的绘画题材之一,画家们通过笔墨来表现兰花的形态、神韵和气质,如郑板桥的《折枝兰》,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兰花的高洁之姿。在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也常常融入兰花的元素。

影响民俗礼仪:在一些传统民俗活动中,兰花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在某些地区的婚礼上,新娘会佩戴兰花或用兰花装饰花轿,寓意着婚姻美满、幸福吉祥;在葬礼上,也会用兰花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