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兰繁殖主要有分株、播种和组织培养三种方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春秋两季是分株黄金期。春季3-4月,气温回升,寒兰即将进入生长旺季,分株后能快速恢复生长;秋季9-10月,天气凉爽,植株积累了一定养分,此时分株对其影响较小,利于后续发育。
:选生长健壮、假鳞茎密集且无病虫害的寒兰植株。健壮母株能为新株提供更好的遗传基础,假鳞茎密集意味着有充足养分储备,利于新株初期生长。
:分株前几天减少浇水,让盆土偏干,方便脱盆。将植株从盆中小心取出,抖落根部泥土,用锋利且消毒后的刀具将相连的假鳞茎分开,每丛确保有3-5个假鳞茎,以保证新株有足够养分和生长点。
:准备透气性好的花盆,盆底垫碎瓦片或陶粒以利排水,再填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植料,如腐叶土、珍珠岩、蛭石混合基质。将分株后的新株种入,假鳞茎顶部与土面平齐,浇透水,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避免强光直射。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过湿,约10-15天后,新株适应环境,可逐渐增加光照,进入正常养护。
:选取成熟但未开裂的寒兰果实,此时种子活力高。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果实,取出种子。
:种子需经严格消毒,先用75%酒精浸泡数秒,再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以清除表面病菌,防止播种后污染。
:寒兰种子需在特定培养基上播种,常用的如添加了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为种子萌发提供必要养分和激素调节。将种子均匀播撒在培养基上,密封培养瓶。
:将培养瓶置于暗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待种子萌动形成原球茎后,移至光照强度1000-2000lx、每天光照10-16小时的环境下培养。期间需定期观察,注意培养基是否有污染,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从播种到长成可移栽的幼苗,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可选寒兰的茎尖、侧芽或叶片。茎尖和侧芽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诱导分化;叶片取材方便,但诱导难度相对较大。
:先用70%-75%酒精浸泡30-60秒,再用0.1%-0.2%氯化汞溶液浸泡5-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彻底杀灭外植体表面微生物。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如添加了较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和适量生长素的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培养温度控制在23-28℃,光照强度1000-2000lx,每天光照10-16小时。
:愈伤组织形成后,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调整激素比例,促进芽的分化。待芽长到一定高度,再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每个阶段都需根据生长情况调整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
:组培苗长到合适大小后,打开培养瓶,在自然环境下炼苗1-2天,然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消毒后的基质中,如苔藓或蛭石与珍珠岩混合基质。保持环境湿润、温暖,适当遮荫,待其适应外界环境后,再进行常规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