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炭疽病是兰花常见的病害之一,化学防治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
代森锰锌:这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例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发病初期,可按照500 - 600倍液进行喷雾。其优点是杀菌谱广,对多种病原菌都有预防作用,而且价格相对较为便宜。但它主要是预防作用,对于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效果有限。
百菌清:也是一种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它能与真菌细胞中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相结合,从而破坏酶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失去生命力。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一般为600 - 800倍液。百菌清的特点是药效稳定,持效期较长,可有效预防炭疽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侵染,但同样对已发病的植株内部病菌清除能力较弱。
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它能够干扰病原菌的细胞分裂,抑制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对于兰花炭疽病,常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使用时可按照800 - 1000倍液进行喷雾。它可以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甲基硫菌灵:这是一种取代苯类内吸性杀菌剂。它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而起作用,能够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例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通常为800 - 1200倍液。它的杀菌范围广,对兰花炭疽病等多种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与多菌灵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复配杀菌剂。例如,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的复配制剂。苯醚甲环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功能;丙环唑同样是三唑类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种复配制剂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的功能,能更有效地防治兰花炭疽病。使用时按照说明书推荐的浓度,一般在发病初期使用,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时期:在兰花炭疽病发病初期或者在病害高发季节来临之前进行喷雾预防。喷雾要均匀,确保叶片的正反两面都能接触到药剂。例如,对于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可每7 - 10天喷雾一次;对于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在发病初期可每隔5 - 7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2 - 3次。
注意事项:选择在无风的晴天或者阴天进行喷雾,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喷雾,因为高温可能会导致药剂快速挥发或者对植物产生药害。同时,喷雾的压力要适中,避免药剂冲击对兰花叶片造成损伤。
适用情况:当炭疽病已经对兰花的根系造成危害或者怀疑土壤中有病原菌存在时,可以采用灌根的方法。例如,对于甲基硫菌灵,可以将药剂稀释成1000 - 1500倍液,然后对兰花根部周围的土壤进行灌根处理。
操作要点:灌根时要缓慢,让药剂充分渗透到土壤中。灌根后,适当控制浇水,避免药剂被大量稀释而降低药效。一般每10 - 15天灌根一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适当调整次数。
应用场景:当兰花的叶片或者茎部出现局部的炭疽病病斑时,可以采用涂抹的方法。例如,对于小面积的病斑,可以用毛笔等工具蘸取适量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糊状溶液(将多菌灵与少量水混合制成),然后涂抹在病斑处。
后续处理:涂抹后,要注意观察病斑的变化。如果病斑没有得到控制,甚至继续扩大,可能需要结合喷雾或者灌根等其他防治方法进一步处理。同时,涂抹药剂后,要避免雨水冲刷等情况,保证药剂在病斑处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兰花炭疽病时,要严格按照药剂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对环境和兰花本身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