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腐病
症状表现:软腐病主要危害兰花的叶片、假鳞茎和根系。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的小斑点,通常为暗绿色。这些斑点会迅速扩大,变成褐色或黑色,并伴有腐烂的气味。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会逐渐软化、下垂,最终腐烂脱落。如果感染假鳞茎,假鳞茎会出现软烂现象,用手挤压会有液体流出。根系感染后,也会变得软烂,失去吸收功能。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通过伤口(如修剪、虫害造成的伤口)进入植株体内。在高温高湿(温度25 - 30℃,相对湿度80%以上)、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另外,种植密度过大、浇水过多导致植株间湿度增加等情况也会增加发病几率。
细菌性叶斑病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的透明状小斑点,随后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有时呈水渍状。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会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萎。在病斑上有时可以看到菌脓,这是细菌性叶斑病的一个典型特征。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病叶、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在潮湿的环境下,通过雨水飞溅、昆虫传播等途径侵染兰花。温度在20 - 28℃,相对湿度较高时,病害容易流行。
农用链霉素
作用机制:农用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它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对兰花的软腐病和细菌性叶斑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将农用链霉素稀释成1000 - 2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灌根。喷雾时,要确保叶片正反两面都能均匀喷到;灌根时,要让药液充分接触根系。每隔7 - 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 - 4次。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链霉素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滥用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中生菌素
作用机制:中生菌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它对多种植物细菌性病害有效,在兰花病害防治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使用方法:使用时,一般将中生菌素配制成500 - 1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灌根。对于发病初期的植株,可以重点喷洒发病部位。喷药频率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一般每隔5 - 7天喷一次。
噻菌铜
作用机制:噻菌铜是一种有机铜杀菌剂,它具有杀菌谱广的特点。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铜离子与病原菌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细菌。
使用方法:将噻菌铜稀释成500 - 800倍液,对兰花进行喷雾或灌根。在喷雾过程中,要注意叶片和植株的各个部位都要喷到。灌根时,根据植株大小确定灌药量,一般每株100 - 200毫升。每隔7 - 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 - 3次。不过,由于铜制剂可能会对兰花产生一定的药害,使用时要先进行小范围试验,观察兰花的反应后再大面积使用。
氢氧化铜
作用机制:氢氧化铜是一种无机铜杀菌剂,它通过释放铜离子来杀菌。铜离子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导致细菌死亡。
使用方法:将氢氧化铜配制成600 - 800倍液,用于兰花的喷雾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氢氧化铜不能与酸性物质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药害。同时,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在高温强光下进行,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兰花产生药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