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在养护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常常会遭受多种病害侵扰,其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真菌性病害:
白绢病:病原菌为丝核菌,主要发生在根颈部和茎基部,表现为褐色腐烂,病部周围有白色菌丝体和油菜籽状的小菌核,严重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炭疽病:由炭疽菌引起,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暗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黑褐色,严重时叶片穿孔,全叶枯死。
叶枯病:包括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为叶片出现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病斑,如圆斑、褐斑、黑斑等,病情加重时病斑扩大合并,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茎腐病:茎腐病会导致根茎部病变,引发植株倒伏、茎部腐烂等症状。
2.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软腐病:感染后叶片、假鳞茎和根部会出现水渍状软化和腐败,有恶臭味。
3. 病毒性病害:
兰花病毒病: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叶片出现褪绿斑驳、畸形生长等症状。
4. 非侵染性病害:
环境因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如缺素症、水涝损伤、日灼病等。
导致兰花发生病害一般是因为温湿度管理不当,施肥不合理,环境卫生情况不好,移栽换盆时产生伤口感染等,针对已发生的病害,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或杀虫剂进行喷洒或灌根处理,但要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和使用浓度,避免对兰花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