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老八种通常指宋梅、集圆、龙字、汪字、万字、关顶、瑞梅、桂圆梅,其繁殖技术与品种改良方法如下:
分株繁殖:
母株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假鳞茎密集且有4株以上的春兰老八种植株作为母株。
分株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春季可在开花后新芽未萌动前,秋季可在9-10月间。
操作步骤:将母株从盆中取出,轻轻抖落根部泥土,用剪刀或手术刀在假鳞茎之间空隙较大的地方,通常是连接较松散的部位进行切割分离,确保每丛至少有2-3个假鳞茎和相连的根系。修剪掉枯根、腐根和过长的根,然后将分株后的植株浸泡在40%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800倍液中1小时左右进行消毒,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上盆种植。
播种繁殖:
人工授粉:由于春兰自然授粉困难,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在花期,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亲本,用镊子取出花粉块,轻轻放在柱头上,完成授粉。
种子采集与处理:授粉成功后,子房逐渐膨大,待果实成熟后,剪下果实,用蒸馏水洗净,倒入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切开果实,在蒸馏水中刮下种子,吸到滴管。
播种:将种子播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繁殖,一般3-4个月可发芽。发芽后的幼苗需在培养瓶中继续生长,待长到一定大小后再移栽到花盆中。
组织培养繁殖:
外植体选取:选取春兰老八种的顶芽、侧芽或幼嫩的叶片等作为外植体。
消毒与接种:将外植体用流水冲洗20分钟左右,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分钟进行灭菌,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成适当大小,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上,一般是含有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以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芽的分化。
培养与增殖: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置在温度为22-25℃、光照强度适宜的培养室中培养。一般3-4个月后可发出根状茎,根状茎不断增殖,可进行继代培养,以获得大量的繁殖体。
生根与移栽:当繁殖体长到一定大小后,将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待试管苗长至5-8厘米,有2-3条根时,就可以移栽。移栽时,将试管苗从瓶中取出,清洗干净粘附在根上的培养基,再种入到珍珠岩和蛭石混合的基质中,浇透水,放在阴凉的地方,成活后3个月,定植到小盆中。
杂交育种:
亲本选择: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春兰老八种品种或其他春兰品种作为亲本,如选择花朵大、花色鲜艳、花香浓郁、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不同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以期望获得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
杂交操作:在花期进行人工授粉,将父本的花粉授到母本的柱头上,完成杂交过程。之后对杂交果实进行精心管理和培育,收获杂交种子,并进行播种和育苗。
后代筛选与培育:对杂交后代进行观察和筛选,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植株进行培育和繁殖,经过多代的选育和培育,逐渐稳定优良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诱变育种:
物理诱变:利用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激光等物理因素对春兰老八种的种子、幼苗或组培苗等进行诱变处理,诱导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新的性状。
化学诱变:使用化学诱变剂如秋水仙素、甲基磺酸乙酯等对春兰进行处理,使染色体加倍或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变异类型。之后对诱变后的材料进行筛选和培育,选择具有优良变异的个体进行繁殖和推广。
基因工程育种:
目的基因的选择与克隆:确定需要改良的目标性状,如抗病虫害、花色改变、花期延长等,然后从其他生物中克隆出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
遗传转化: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等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春兰老八种的细胞或组织中,使其整合到春兰的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
转化植株的筛选与鉴定:对转化后的植株进行筛选,鉴定出真正含有目的基因并表现出目标性状的植株,然后进行繁殖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