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老八种的起源与演变:一段兰花的历史

作者:cambrain     发布时间:2025-01-11     点击数:0    

春兰老八种包括宋梅、集圆、龙字、万字、汪字、桂圆梅、小打梅、贺神梅。以下是它们的起源与演变:

宋梅

起源:清乾隆年间,由浙江绍兴人宋锦旋选出,取名宋锦旋梅,简称宋梅。

演变:宋梅作为春兰梅瓣的典型代表,一直备受推崇,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其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稳定,成为了春兰中的经典品种。它的叶斜垂,叶质糯润,外三瓣收根紧边,圆头有尖锋,平肩,蚕蛾捧,色翠绿,也有白舌素心,花品端庄规整,被视为春兰“四大天王”之首,对后来的春兰选育和鉴赏标准产生了深远影响。

集圆

起源:清光绪年被一云游高僧掘得,到清咸丰二年,浙江余姚张圣林选育,后杭州高骏甫先生也拥有了同形梅瓣的植株,称为“集圆”,别名“十圆”“老十圆”。

演变:集圆的叶形厚阔,斜立伸展,梢部半垂,高腰挺秀。其外三瓣短圆阔大,紧边,呈汤勺状,为梅瓣形,但有时也会开成梅形水仙瓣形。在栽培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的选育和繁殖,使集圆的特征更加稳定,流传范围也逐渐扩大,成为春兰“四大天王”之一。

龙字

起源:清朝嘉庆年间在浙江余姚县的高庙山发现,又名“姚一色”。

演变:龙字是春兰类荷形水仙瓣之冠,与宋梅并称为“国兰双璧”。它的花色鲜嫩翠绿,花品端庄丰丽,植株高大健壮,叶姿富于变化。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龙字的优良性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和传承,在国内外的兰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始终是公认的宠儿,被誉为春兰“四大天王”中的第二王。

万字

起源:清同治年间,浙江宁波余姚兰农顾永年在余姚山上寻得此梅瓣春兰,后转运到浙江嘉兴出售,卖给了文人沈智明,沈智明以买地的鸳湖湖名和花瓣的形状命名为鸳湖第一梅,之后又卖给了同乡杭州万家花园金如良,金如良以花园的名称改称万字。

演变:万字外三瓣短圆阔大,瓣端有尖峰,是梅瓣型花中萼片最圆、瓣根部狭窄而较长的代表,瓣肉厚,质纯。因其独特的花型和优美的姿态,深受文人雅士和兰花爱好者的喜爱,在经过无数兰家的精心栽培和选育后,其品质不断提升,在春兰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观赏价值。

汪字

起源:清康熙年间浙江奉化汪克明选出,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为“汪字”。

演变:汪字是水仙瓣花的代表品种,花淡黄绿色,花容端正秀气,外三瓣长脚圆头,收根、紧边,主瓣稍向前倾,双捧紧抱,小圆舌舒而不卷,有红点。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汪字以其稳定的花型和独特的韵味,成为了春兰中的传统名品,在春兰老八种中占据重要地位。

桂圆梅

起源:民国初年,由浙江绍兴朱祥保选出,又名“赛锦旋”,意思是可与宋梅比试高低。

演变:桂圆梅新芽紫绿色,叶长25-30cm,宽0.9cm,叶色深绿,新叶有光泽,叶面有“V”形沟漕,中细叶、叶质厚实,呈半垂形,叶态极富曲线美。它在选育出来后,因其花型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逐渐在兰花爱好者中流传开来,成为春兰老八种之一。

小打梅

起源:清道光年间在苏州花窖中选出,因相互争夺发生殴斗,故称小打梅。

演变:小打梅属春兰小式花,小巧秀丽,叶细,新叶斜立,老叶斜垂。在栽培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其生长习性和栽培要点,使其得以更好地繁殖和传承,成为春兰老八种中的特色品种之一。

贺神梅

起源:民国初年,由宁波余姚兰农沈国宝在余姚鹦哥屹山寻得,后卖给余姚永康药店老板贺永德,贺以自己的姓氏和瓣形命名为贺神梅,又名鹦哥梅。

演变:贺神梅中长叶,中立叶姿,叶幅狭细,叶色淡绿,三瓣极圆头,长脚,收根,花开平肩或飞肩,观音额捧,刘海舌,豆大红点鲜明,花格端正,为春兰梅瓣极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贺神梅以其独特的花型和良好的适应性,受到了兰花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